西江月·夜行*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遭排挤罢官闲居于江西上饶。此首词是作者闲赋期间所作,描写*沙岭夜间景象。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极其平凡的事物,语言未做任何雕饰,不用一个典故,层次排布也是任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这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辛弃疾一改豪迈壮阔的词锋,将报效国家之志和收复山河之心暂藏。作此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以平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描写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绘制了一幅安静恬淡的乡村田园生活,让人向往。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