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怀着对佛的敬畏,我们来到了灵山。
一直喜欢佛门里这种静谧无声的感觉,因为只有在这里你才可以放下执念,静静地去悟出那份禅心……
一方木鱼,一盏青灯,一本经卷……其实红尘与佛禅之间只隔着一扇门,这门的里边是万物皆空的禅心意境,门的外面就是芸芸众生的世俗尘凡。
灵山大佛景区中央的九龙灌浴广场,矗立着一座含苞待放的莲花铜雕,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圆形水池。
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莲花花瓣徐徐绽开,一尊全身鎏金的佛像从莲花中缓缓升起,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佛像沐浴。
再往里走就是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
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
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
行道右侧,端坐的是“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笑口弥勒。
要朝拜大佛还要经过登云道,共分七级平台,寓意“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道路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记载着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辉煌历史。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莲花宝座的花瓣上。近距离仰望祥和的大佛: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
看着大家争前恐后地抱着这双世界上最大的佛脚,我在想:所有的成功并不是靠临时抱佛脚获得的吧,只要心中有佛,努力才有回报。
与灵山大佛毗邻而立的灵山梵宫以华藏塔风格为主,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及传统佛教建筑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建筑精华,多维立体地展现佛教的神圣庄严和博大精深,被誉为“东方卢浮宫”。
金碧辉煌的正厅内蔚蓝的穹顶,仿佛繁星点点的天际。据佛经记载,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禅定七天七夜,在第七个晚上看到了满天星斗,受到启迪而顿悟成佛。
大厅前方的巨幅琉璃壁画,以主佛毗卢遮那佛及四方佛为中心,佛、菩萨的形象及情境妙相庄严,栩栩如生。
沿着楼梯,漫步走进剧场。千万盏金光灿灿的莲花灯拱聚的穹顶,仿佛星光灿烂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绮丽而唯美。
灯光变幻中,一场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觉悟之路》演出在如梦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开帷幕。
天籁妙音间,一幕幕或神奇壮观或虚幻奇美的场景在时空变换中交替,人随其中,穿越过去、现实和未来的亿万年隧道,经历地狱、人间和天堂的世界转换。
心灵在长廊楼阁和花草树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变幻的电光火石和狂风暴雨中历练,在时而飞升的万千彩蝶和神圣的菩提树下感悟生命……
五印坛城是一座展示藏传佛教文化的艺术殿堂,由藏地的能工巧匠严格按照藏传佛教的仪轨和工艺主持建造。
在这里,可以登上坛城四楼,全览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在山水丛林间并立、雄奇、辽阔的殊胜景观。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在转经筒的转动中,尘世间的芸芸众生不知能否魂归净土,找回那颗丢失的灵魂。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远远地看着大佛,觉得他离我其实不远……
魂牵梦萦里难得一见的风景,茫茫人海中一见如故的朋友,清欢小字间如诗如画的深情,我是爱好旅游与写作的峻帅,与您一起分享旅行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