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帝王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安史之乱掩
TUhjnbcbe - 2025/1/1 19:46:00
01.大唐惨败南诏国唐朝初年,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有攻伐。这其中有六个相对强盛的部落,河蛮人在洱海北部建立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磨些人在洱海东部建立越析诏,哀牢人在洱海西部建立蒙嶲诏,舍龙一族在洱海南面建立了蒙舍诏,史称“六诏”。因蒙舍诏位于其余“五诏”的最南面,汉史中将其称为南诏。其余“五诏”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时常受到吐蕃的威胁,不时有背唐归附吐蕃的行为,而南诏国却一直附属于大唐帝国,因此受到了唐朝的支持。开元年间,唐玄宗敕封南诏国王皮逻阁为台登郡王。此后数年间,皮逻阁攻伐不断,兼并其余“五诏”,并上书玄宗请求“六诏”合一,南诏国开始统治云南洱海一带。南诏国建立后,大唐奸相杨国忠启用佞臣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酷吏张虔陀为云南郡太守。云南郡为南诏通往唐王朝的唯一要道,南诏国使节进入云南后,按照南诏国传统礼节,使节夫妇二人便去拜访张虔陀这个地方长官。却未曾想到,张虔陀见南诏使节妻子貌美,提出让其陪宿的无理要求,并勒索钱物,数额惊人。南诏史臣婉言拒绝,他便遣人去大理丧心辱骂,又凭空捏咋种种罪名去大唐朝廷处诬告。这时的南诏国王阁罗凤一忍再忍,却终于忍无可忍了。公元年,南诏国出兵云南,杀死了祸首张虔陀。可这引来了张虔陀的上级长官鲜于仲通的强烈不满。公元年,鲜于仲通驱八万大军进攻南诏国。南诏国摄于大唐国威,阁罗凤本想不动刀戈,谢罪以偿,表示愿意归还已经占领的唐朝土地。但鲜于仲通这等暴虐成性的酷吏却不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仍为一己私利而继续进攻南诏国。就这样,阁罗凤只得奋起抵抗,他用计谋把大唐军队引诱到洱海附近,杀死了唐军六万多人,其余尽皆俘虏,鲜于仲通的军队全军覆没。自此,南诏国控制了云南全境。南诏国反叛大唐,本不是出于本心,只是被张虔陀和鲜于仲通两个酷吏逼迫的无奈之举,可是这却招来了唐朝更大规模的进攻。奸相杨国忠调集军队,对南诏国一连发动了数次攻击,可南诏国依仗着地形之利,陆续在万山丛中击败唐军。大唐王朝先后把二十余万最精锐的军队葬送在了南诏的国土上,这一次征伐南诏的结果,使得唐王朝几乎已经没有能打仗的精锐部队可用了。02.要命的“安史之乱”其实,以大唐帝国的底蕴来说,南诏的惨败并不致命,只要有时间休养生息并不会真正的伤筋动骨。可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发生了一件要命的事情。这时的唐玄宗可能安定繁荣的日子过久了,开始沉溺于享乐,他宠幸杨玉环,信任宦官高力士,大奸臣杨国忠凭借杨贵妃的得宠而全面把持朝政。范阳、平卢、河东的三军镇节度使安禄山独掌大军,陈兵边陲。他颇受唐玄宗器重,却引得杨国忠的暗中嫉恨。安禄山与杨国忠因此交恶,上演了唐朝版的“将相失和”,他久怀异志,当窥明了唐室腐朽不堪,军备废弛,便在公元年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之名乘机起兵。安禄山挥兵从范阳南下,属下唐军精锐15万惊起烟尘千里,声势十分浩大。因此时唐朝承平已久,地方官员已对战争没有丝毫心里准备,叛军所过之地,州镇无不望风溃败,弃城而逃。不久,安禄山就已经完全控制了河北。这时才知道安禄山谋反的唐玄宗赶紧招见杨国忠商议平叛之略,随即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安禄山。可这时刚刚经历了南诏惨败,损失了20万精锐的唐玄宗已无精兵可用。高仙芝只得在长安和洛阳临时募兵,而得到的尽是一些市井之徒,缺乏基本的战斗经验,没有经过训练根本不堪一用。而像郭子仪等镇边名将的军队,一时间还来不及赶回勤王,在这样的情势下,唐军亏崩千里,不能一战。不久,洛阳失陷于安禄山的叛军之手。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异常愤怒,他听信前方宦官监军的谗言,杀死大将封常清和高仙芝,起用了已隐退在家许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他率军20万防守潼关,不谋进攻,只是固守,倒也把安禄山的叛军抵挡在潼关外数月,不能再进寸步。狡猾的安禄山心知硬攻潼关不智,便把麾下精锐尽皆隐藏起来,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屯于明处。哥舒翰不为所骗,继续稳守于潼关。而这时奸相杨国忠却认为哥舒翰是在为自己谋私,于是上书唐玄宗,强迫哥舒翰出战。玄宗听信了谗言,便连续遣使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明知此战必败,但无奈在皇帝的旨意逼迫下终于还是领兵出了关。而结果是被叛军引入隘路,近20万大军葬送在安禄山的滚木礌石之下。不久,潼关失陷。洛阳与潼关的陷落使长安已无天险可守,完全暴露在叛军的眼皮子底下,唐玄宗在龙椅上已经坐立不安。安禄山的大军日渐逼近,玄宗只得明面上说要整顿大军,御驾亲征。暗地里却整顿马匹,带着杨玉环、杨国忠、陈玄礼及皇子皇女等人连夜从从延秋门出逃了。不久之后,安禄山便长驱直入,占领了长安。03.马嵬坡唐肃宗上位唐玄宗出逃时,离开长安的全部人员大概有余人,而负责断后的太子李亨所带领的后队人马就有多,而且包括禁卫军中的精锐——飞龙军。在长安时,太子李亨便对大奸臣杨国忠强烈不满,于是他便派人暗中拉拢了玄宗的贴身护卫将军陈玄礼,这正是用非常手段除掉大奸贼的最佳时机。唐玄宗出逃一行人来到了马嵬驿,禁军的将士因为饥渴劳累,口中沉默,心中却早已怨恨不已。偏偏又十分凑巧,杨国忠从马嵬驿中出来,几个早已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吐蕃使者见着便策马拦了过去。他们是准备朝杨国忠讨要一些饭食充饥,可杨国忠仅有的食物都已经给了皇帝极其皇子公主,没有多余的给这几个吐蕃使者。吐蕃使者饥饿难忍,更是与杨国忠纠缠不休,不久便争吵了起来。争吵之声渐响,身边的一众士兵也喧哗起来。其间还夹杂着士兵的叫嚷:“杨国忠要造反了!”喊着喊着众军士一哄而上,此时已慌张欲走的杨国忠还未来得及逃去,便死于乱刀之下了。军士们杀死了杨国忠后,还不罢休,又情绪激昂地把马嵬驿包围了起来,而此时的唐玄宗正在驿中休息。唐玄宗听见外边吵闹喧哗,便问身边之人发生了什么事?左右告诉他,外边军士哗变杀死了杨国忠,他听后大惊失色。但无奈之中,只得出了驿站,慰劳在场的军士,让他们回去休息。军士们没有理会玄宗的话,还是继续吵闹着。玄宗赶紧叫来陈玄礼,让他去询问为何军士们不肯散去。陈玄礼回复说:“杨国忠已经谋反,士兵们说杨贵妃也不能不除掉了。”唐玄宗被情势所迫,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下定决心,命高力士把杨玉环带到一间破庙里勒死了。陈玄礼检验尸身之后,返回告诉军士们杨玉环已死,军士们总算消了内心的恶气,这才散去回营。不用说,这场政变的主谋必然是太子李亨,他没有杀死年事渐高的唐玄宗。此时的玄宗已是惊弓之鸟,只想早日逃出生天,急忙逃到成都去了。而太子李亨则被百姓和军士们挽留了下来,开始主持乱局中国事朝政。李亨从马嵬驿一路北上,沿途收拾残余的部队,到达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时,宣布即大唐皇帝位,他就是唐肃宗。04.腹黑皇帝的借兵协议唐肃宗即位后,打出了平叛靖乱的正义大旗。这消息传到了全国各地,包括安禄山叛军占领的地区,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平叛运动,从政治上来说,扭转了玄宗出逃后全国抵抗力量极端薄弱的被动局面。唐肃宗刚一继位,所面临的形势极端被动,安禄山的叛军势力强盛,长安和洛阳两都具已陷落敌手。唐玄宗跑到了四川,过起了逍遥的太上皇的日子,他要收拾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但是,作为大唐的皇帝,这一切都是他无法回避的,他注定要和安禄山等一干叛军做一个了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肃宗手下虽有勇冠三军的大将郭子仪,奈何从南诏惨败开始,一连串的战事大败,唐军早已死伤殆尽,肃宗平叛已经不能集结起足够的兵力。内力不济,谋求外援,这就是弱者的天性使然。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获取外援的相助,是要付出足够的代价的。回纥汗国是大唐北方沙漠中的一股强势的力量,一直与大唐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唐肃宗放下大唐皇帝的咄咄气势,向回纥可汗祈求借兵收复长安。然而,回纥未允,不肯轻易出兵援唐。唐肃宗知道回纥是在谋求报酬,可这时的大唐天子手中,早已没有能够交易,让回纥可汗心动的筹码。几经思量,唐肃宗向回纥抛出了诱人的香饵:“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双方约定,收复长安之日,土地和百姓都归大唐所有,而钱财和壮年男女都尽送回纥。泱泱大唐,无奈中竟开出如此屈辱羞耻的条件,也许在肃宗内心里,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可他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为了迅速平定眼前的心腹大患,只好把子民百姓当做筹码,这是他当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至德二年九月,大唐终于收复了都城长安,回纥也立即向唐寻求践约。这黑暗的时刻即将来临了。可幸亏了太子李豫(后来的唐代宗)一番言论,使跃跃欲试的回纥又等待了一番。西都长安才刚刚收回,东都洛阳还在敌人手里,如果今天劫掠了长安百姓,洛阳的百姓知道了,必然会帮助叛军守城,以免被人劫掠,咱们还是等洛阳收回之时,再行践行约定,回纥人欣然同意了。十月,东都洛阳收复,肃宗践行与回纥的约定,回纥纵兵大掠洛阳,百姓蒙受了空前的大灾难,惨不忍睹。为了报答回纥借兵平叛之恩,肃宗也付出了自己的嫡亲血脉。公元年,在基本平定了“安史之乱”之后,回纥可汗派人向大唐请求联姻,唐肃宗为了表示对回纥的感谢,把宁国公主嫁入回纥。自汉代以来,为了边境安宁,帝王世家总是与少数民族和亲,但大多以宗室之女或义女为主,而真正以皇帝女儿下嫁的就只出现在了唐代,而宁国公主就是第一位伤心人。多年以后,肃宗去世,代宗李豫继位,而这时已经投降的史思明又再一次谋反,他沿着安禄山曾经行军的路线又一次攻占了洛阳。代宗用比肃宗更为优厚的筹码向回纥乞援。当回纥又一次收复洛阳的时候,百姓遭受了再一次厄运,烧杀劫掠,大火燃了数十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帝王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
查看完整版本: 帝王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安史之乱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