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树民龙腾盛世
TUhjnbcbe - 2024/12/29 9:43:00
白癜风规范治疗 http://www.bdfzkyy.com/
龙腾盛世文/王树民又到了农历兔年岁末、龙年岁首的时日里,文友们都以不同的写作方式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几乎青一色地覆盖了网络平台。受此情绪的感染,我的躁动也被撩起,好像不写点什么,竟然觉得有点对不起这寸金的光阴了。写点啥呢?思来想去,那就还沿着多年的老套路,来一段“龙年说龙”吧!龙,权位尊严和吉祥的象征。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它并不存在,但一直在人们心里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相传,龙可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的化身。在封建社会,龙寓意皇权。真正的龙形,背上长有双翼,且有辅翼。据《尔雅翼》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的形象出现距今已有多年。龙的种类主要有蛟龙、应龙、虬龙、螭龙等。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掌管着行云布雨,而雨水又决定着农耕和收成,农耕收成又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龙就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三国演义》一书中,曹操曾对龙的特点作过概括:“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小时候,对于龙耳闻颇多,尤其是从母亲一辈妇女的口中听到的更多。记忆犹新的是诅咒坏人或不孝之子时,常常会说:“这号人,迟早要被龙抓走!”我曾天真地问过娘:“您见过龙吗?”娘的回答是否定的。由此,龙在心目中的形象既神密又神圣,并充满了十分敬畏之心。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对于烧香、磕头、上供之事,我们这些孩子们不感兴趣,兴奋的是这一天又能穿上过年时所穿过的新衣服,吃上出了正月后的第一顿白面馍馍,并能兜里揣上十颗八颗花炮,跑到野地里或山坡上,扯开嗓子,撒开丫子,疯上一天。至于这天不挑水,不动土等习俗,我们不太懂,也不去过多地探问,只是疑惑地知道:“二月二挑水,会把龙挑回家,产生对家庭不吉利的影响。”父亲对这些说道不是太信,许多时节,表现得有点无所谓。记得有一年因二月初一没有备足用水,第二天下午就水缸见底了。无可奈何,父亲坚持要去旱池(水池)挑水,母亲又嚷又骂不让去。僵持到日头落山后才去把水挑了回来。此时我好奇地爬在水缸边,睁大眼睛去水里找寻龙的身影,没有得到任何的满足。大声叫喊着说:“娘骗了我!”弄得爹娘俩个哭笑不得。龙,中国是个崇尚敬畏龙的国家,以龙的故乡而自居,以龙的传人而自豪,以龙子龙孙而疑聚。有关龙的典故众多,既有正面的,也有反向的,不管属于哪一类型,都是对龙的一种精神寄托。彰显的是惩恶扬善,以正祛邪,人间正道的天地之气。在我的家乡河北省沙河市西部山区,有一处“九龙庙沟”。这里记载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与龙有关的故事。元朝时代,有一位陕西举子杨九思上大都赶考,当时正值酷暑六月,赤日炎炎,行路非常艰难,他因此而耽误了考期。一日行至沙河褡裢村时,已是唇干舌燥,大汗不止。又身处野外,只好寻一大树下乘凉休息。就在此时,远处来了一老妪,肩挑瓦罐,举步维艰。杨九思见状顿生怜悯之心。老妪也看到了杨九思,遂来到树下停脚歇口气。她看着杨九思这个后生文稚彬彬,身体瘦弱,也心疼起来。便让他喝了瓦罐中的米汤。随后杨九思详细询问了老妪的具体情况,得知其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并娶了媳妇。没有料到的是儿媳竟是个恶人,非但不感恩尽孝道,反而经常恶语相向,时时打骂,还让老人每天按时给她送饭。而且要求送饭时必须将身后的瓦罐蒙上盖布,怕途放屁熏了饭。杨九思听后勃然大怒:“天理何在?我若能化为神龙,定抓此恶妇!”话毕即侧地身亡。随即天空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只见杨九思尸身化作一条青龙腾空而起,伸出利爪将恶妇抓上,一路向西飞去。第二天,人们在名为赫山东悬崖上的柏树上,发现了挂在上面已是鲜血淋漓的尸体。为了纪念杨九思化龙抑恶扬善的壮举,人们就在沟中建庙祭祀,尊称其为“老九爷”。从此,九龙庙沟香火大盛。附近的顺德府、广平府、彭德府三府八县的善男信女纷纷来庙里顶礼膜拜。另据传,成明化年间,黄河有一巨鳖,形大如牛,常上岸伤害百姓的牛马。一日,其魔性大发,呑吐荡浪,竟把黄河护堤冲垮,使沿岸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消息传到京城,皇帝下旨修堤,可溃口越堵越大。无奈之下,直隶总督上奏:“久闻赫山九爷有求必应。现时国家有难,我主可发御旨一道,微臣亲往赫山,替主许愿。”皇帝准奏。杨九思闻知便到黄河岸边巡看,果见一怪物兴风作浪。朝官遵旨在九龙庙前猪羊大祭,唱戏三天,随后让主祭官抬着“龙驾”,一路向黄河岸边走来。途中,主祭官夜梦一红面神人,自称赫山九爷,让其将龙驾投入河中决口处。溃堤自闭,水患可平。于是他按梦中所示,命随从把龙驾向决口抛出,只见一条神龙飞起,吸水吐雾,刹那间滔滔黄河水即归河槽,风平浪静。随即又听一声巨响,神龙直奔怪物而去,扭打在一起。突然间空中惊雷骤起,将巨鳖应声劈死。皇帝大悦,便勒封九爷龙王为护国灵候赫山九龙“大王”,并在九龙庙沟建起九梁八搭朝五殿,三间大庙带卷棚的九龙神庙大殿,御赐“护国灵侯”匾牌一块。时至今日,规模越来越大,香火鼎盛不衰。这个神话传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在做,天在看,万事有轮回,诸为当报应。行得端,走得正,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良善富禄寿,丑恶必严惩。”龙年到了,有关话题也多了不少。龙的图腾牌坊、龙的画面歌赋、龙的文化活动、龙的剪贴饰物、龙的服装玩具……应有尽有,将龙的故乡特别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诠释得入木三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与龙相关的活动日益增多,全国各地形式多种多样,但最盛大普遍的当属舞龙。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火龙、彩龙、水龙、板凳龙、草龙。其中火龙最具特色,流行范围最广,边舞边喷火,既红火热烈,又寓意吉祥,深受人们的喜爱。运笔行文之中,我脑子里涌现出一个个美好的、与龙相关的许多成语典故,例如: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望子成龙,乘龙快婿,飞龙在天,二龙戏珠,鱼跃龙门,蛟龙戏水,成龙配套,矫若游龙,人中之龙……数不胜数,举不枚举,足以说明在中国,龙的文化博大精深,意存幽远。龙年说龙,仅凭一己之见,无力言深说透。但作为一个龙的传人,走龙之路,扬龙之威;敬龙之道,守龙之神;立龙之志,存龙之气,当属之责。不步“叶公好龙”之后尘,不学孽龙害民之恶行,光大龙马精神,助力民族复兴,尽绵帛之力,为龙腾盛世的美好前程而增砖添瓦!祝福所有的朋友龙年大吉!夫妻们龙飞凤舞!学子们鱼跃龙门!文友们笔走龙蛇!父母们望子成龙!祖国建设成龙配套!一个个人中之龙!世界举目瞩,东方中国龙!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树民龙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