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化总序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
为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少年国学院推出龙文化系列线上课程,通过说龙、弈龙、写龙、画龙来让同学们了解和体验龙文化。
绚烂的龙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距今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然而,龙究竟是什么?
它是怎样起源的?
几千年来有怎样的发展过程?
这堂课,我们通过“龙文物”来简要梳理一下“龙的进化史”。
一、上古时代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玉雕龙高:10.3cm
二、商周时代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商代夔龙
战国龙树纹——中国龙是与天和谐的神物
三、秦汉时代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
“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
汉代
汉代飞龙,是否和霍去病墓石雕很相似?
汉以后的龙形象逐渐凸显出其“集合了多种动物”而来的文化形象。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九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四、隋唐时代
隋唐以来,龙已经彻底变成了兽身,身体变成了兽与蛇的混合体,脖子以上类似今天的龙形,身体是拉长的兽身,尾巴可以说就是兽尾。唐龙的爪子有鸟形也有兽形。
唐代金龙,尾巴真的好长
五、宋元时代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龙总是飞在云中,龙形比之前更加凶狠,爪牙锋利,神态狰狞。
元代青花瓷上的三爪龙
元龙龙角长,头部其他部分与宋龙类似,四肢关节有很长的毛,身体极度拉长,四肢较长,脖子略细,尾部没有火焰形尾鳍,只有普通的尾巴直接结束。
六、明清时代
明龙起初是以奇怪的样子出现的。朱元璋平定天下,也开始拟定龙形,但洪武朝的龙形与别家不同,为圆眼睛加圆脸,角小,身粗,被称为猫脸龙。
向右滑动浏览
龙逐渐加强了眉毛和胡子,龙开始变老了。
龙逐渐加强了眉毛和胡子,龙开始变老了。
龙逐渐加强了眉毛和胡子,龙开始变老了。
总结
1.最早的龙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
2.中经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
3.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
4.魏晋隋唐刚柔并存的“行龙”
5.宋元明清复杂华丽的“黄龙”
6.直到当代的吉庆嘉瑞的“祥龙”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