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钤,(?-)安徽女人,家常话写诗。诗观:反灵感主义。情绪被惹到叫喊出来,对事物有着本真的指认立场;唯诗无可师,诗人是诗人自己的,是天生的。
雪克、吕本怀、王恩荣评点草钤诗歌
雪克评草钤诗歌十首
《山上没有一棵桃树》
顺着日月崖壑山顶
一路下去
小和尚提着木桶到水潭打水
他把一只桶打满水
把另一只桶也打满水
这时他看到潭水里
有桃花
水桶里也有桃花
还有桃花瓣
不断飘落到他灰袍上
飘落到他领口里
雪克诗评
山上没有一棵桃树,哪来桃花?桃花在小和尚心里。——但你如果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不是诗了。草钤聪明地绕开心象,以实写虚,诗出来了,美感也出来了。有些诗不能这样写,但有些诗就必须这样写。
《双头蛇》
小柱对麦杆说见过
两个头的蛇
麦杆对铁蛋说见过
两个头的蛇
铁蛋对英子说见过
两个头的蛇
英子问我
见过两个头的蛇吗
我说我姥姥说
谁要是见了双头蛇
会生病会死
他们听到这话
英子说铁蛋见过
铁蛋说麦杆见过
麦杆说小柱见过
他们互相供证
就打起来
都说自己没见过
两个头的蛇
雪克诗评
在一众口语诗人中,草钤是比较长于点穴的,她的叙述似乎漫不经心,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在最后自如敛息,把诗意托高。本诗,点的是国人劣根性之一斑:饶舌、八卦,好以讹传讹;一旦事情发生逆转,又互相推矮、推卸,一副贪生怕死的可憎模样。动物界有没有双头蛇不重要,作为诗的喻体及指涉,在这首诗里很巧妙、很重要:世上有双头蛇,好搬弄是非的人就是双头蛇。
《建筑工地那条路上》
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农民工
上车掏口袋时
掉下一只手套
大拇指食指那儿都磨破了
保洁阿姨把它扫进垃圾桶
但她迟疑一下又捡出来
夹在男人上车路口的树杈上
雪克诗评
又是细节取胜的一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营构极强的画面感。从雅处讲,同是天涯沦落人;说俗点:活着,都不容易。或许建筑工和保洁阿姨彼此都不相识,但这不妨碍底层百姓心的相通与共情。
《寓言》
他说要经常洗手
手脏拿东西吃容易发病
他说洗手要经常化制度化
洗手要冲洗三分钟
我把手呈现给他
他翻转我手望、闻、问、切
他说手不要老洗
太干净会降低免(疫)力抵抗力
你看农夫
野地里摸爬滚打
身子骨多壮
于是我站在水笼(龙)头前
洗一只手
另一只不洗
雪克诗评
这不是寓言,是黑色幽默。我们生活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翻云覆雨朝令夕改的时代,到处是莫衷一是,只能各取所需。本诗的讽刺意味缩小为个我,放大为众生,值得品咂再三。
《菩萨》
徐部长家金菩萨
赵处长家银菩萨
木匠赵大棍家
是树疙瘩刨工菩萨
许东桂石匠家
是取山石雕琢的石菩萨
陈奶奶家是泥菩萨
雪克诗评
人间有级别,于是菩萨也有了级别。谁灵谁不灵,只有菩萨自己知道。诗歌不必费尽心思去琢磨着要说明什么,有时,直观的呈现更充溢趣味与歧义,蕴含的诗意更微妙更宽广。
《石榴》
邻居家石榴熟时
有一枝坠到
梳子家院墙里
梳子考虑该不该
通知一下
或者摘下来送过去
梳子望着石榴又一想
这石榴分明是在自家院子里
自家院子里的东西
本该自己享用
一直到冬天
几个石榴还在石榴枝子上
都干了
黑黑的
再后来
石榴就掉地上了
就烂了
雪克诗评
有些事该做,有些事不该做,这就是抉择。但该与不该,总得有个决断,有个行动,否则会错失时机,贻误结果。本诗不说教、没空话,却满满的批判意味。
《幸福很小幸福很大》
傍晚时候
小区打扫卫生的那老头
下班后拿个小白桶
到散酒店灌些酒
他举着小白桶
对着将落未落的太阳晃晃
震荡出许多泡沫
老头对等在身边的女人说
这酒不赖酒花多
女人把小白酒桶搂怀里
坐在老头电瓶车后面
老头吆喝一声稳了
就载着酒和女人
向东芷河坝子村撒欢而去
雪克诗评
我说过:真爱,没有贵贱之分。有钱人可以兰博基尼拉菲,穷人家可以电瓶车老白干和女人。本诗好像在诠释我的这句话。而让我拎出这首诗的原因是细节描写,诗里有形象、般配、适格的场景、人物和语言。
《我以三重身份回应他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莱顿小镇一期工程
今天准建楼高过了
我窗前的钟塔
白云就在它脚手架那儿飘
下班时间到了
工人陆续走出工地
突然一个人攀爬上
最高处的钢筋网壁
他摇着安全帽向远方高喊
娘我在这儿
看到了吗
老婆我在这儿
看到了吗
儿子我在这儿
看到了吗
雪克诗评
我是被本诗开头的现代语境所吸引而读下去的,读到最后,心里头被狠戳了一下。诗人的悲悯情怀感跃然纸上,而其叠加式表现这种情怀的手法,也令人耳目一新。这不是修辞的、肤浅的抒情,这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抒情。唯其真实,因而感人。
《老师》
初一时那堂课
我偷偷在刮大了的桌缝
读潘金莲
纷哧纷哧哭了
同学一下子都朝向我看
课堂顿时鸦雀无声
老师叫我去办公室
她捏着翘起的书角
她转着书捏翘起的书角
一声不吭
我说我想让武松对她好
老师抚摸抚摸我头发
把没收的书又还我说
这话不要再对别人讲
以后上课
也不能再看课外书
……
工作后去看望老师
我和老师拥抱在一起
老师说我也想叫武松对她好
雪克诗评
往往就是这样,不难读懂的诗,反而容易被人忽略。草钤这首,我读过很久了,今天重读,依然感到锋芒闪烁。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之,即为:颠覆。颠覆名著的人设的倒置,颠覆世人对美丑的认知,颠覆三从四德的女性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诗中的老师,是难得一见的好老师;师生之间的默契,说明中国的知识女性对宗制对封建的蔑视与反抗一直没有停止过。表现手法上,诗人通过一件小事,写出一个重大主题,这让本诗成立、有效,值得称道。
《一面旗帜》
南风吹来它向北飘
北风吹来它向南飘
东风吹来它向西飘
西风吹来它向东飘
没有风时它垂下来
雪克诗评
这首诗可以视为草钤的代表作,简言之:自然呈现,呈现自然。第一个自然是不刻意、不强指、不用力;第二个自然是带着「事实的诗意」,不同的读者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读出不同的味道。这两个自然,构成此诗的最亮色,应该成为口语诗人自觉追求的写作目标。
本怀草钤诗歌五首
1
《从建筑工地走来的男人》
楼建部外长廊
一溜的太阳伞下
摆着一溜的圆桌
一溜的圆桌上放着
一溜的玻璃烟灰缸
缸内盛着清汪汪的水
走过来的男人
一口气喝下几烟灰缸水
有一个烟灰缸
戳着大半截烟蒂
他拿出来甩甩又捏捏
放太阳下晒
摘下安全帽盖住脸
仰靠椅背上
打起呼噜来
本怀读诗
草钤是当下为数不多的优秀现实主义诗人。她总是与草根的距离很近,这得益于她本身就是一名草根,更得益于她一直拥有着的观察习惯与悲悯情怀。本诗的环境呈现,因那么多的“一溜”而具体,而逼真,本诗中诗歌主人公的行为与动作,更呈现得十分传神,充分凸显了“他”作为建筑工人(应该是个农民工)的本色与特点,尤其是“一口气喝下几烟灰缸水”与“有一个烟灰缸/戳着大半截烟蒂/他拿出来甩甩又捏捏/放太阳下晒”这两个细节,不亲眼所见根本想不出来,短短几句诗便让“他”的苦、穷、累呼之欲出,由此可见诗人在表达上之非同凡响。
2
《酸酸菜馆》
酸酸菜饭馆关闭两月多
今早馆主赵大棍开门了
依然谨慎
捂严实嘴巴
戴着游泳镜子
他揣一盆东西
放到馆子前面矮刺丛旁
一只流浪狗来了
几只野猫也来了
不一会又飞来许多麻雀
和几只黑羽毛鸟
赵大棍突然激动
他扯下镜子和口罩招摇着喊
伙计们你们好
鸟哗一下起飞
狗吓一跳汪一声抬头看着他
猫往后退了退也看着他
本怀读诗
这首诗显然与当下正在持续中的疫情相关,诗歌主人公是一个开餐馆的小老板,餐馆关闭了两个多月,好不容易重新开张,他无疑会很开心,但同时也很谨慎,而开心与谨慎的交织,则凸显了本诗特有的时代背景。另外,草钤坚守了她一以贯之的真实与精确,并没有为了表现所谓正能量而将其开张弄得顾客盈门热闹非凡,而是着重凸显了刚开张时的清冷,这才符合疫情里的实际,那种为了所谓正能量而进行的虚构,只可能是对现实的涂抹与扭曲。
如果诗在表达上仅止于此,意义显然不大,也不独特,几家餐馆在现在开张时不如此呢?好在诗人荡开一笔,着重具体呈现馆主赵大棍对动物的慈悲,而由动物们纷纷靠拢却又因他“突然激动”“扯下镜子和口罩招摇着喊”而纷纷逃开,既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些天动物们也十分不容易,更感受到了赵大棍在那一刻的兴奋,两个多月没有开张了,他怎么可能不高兴呢?两个多月没有和人好好说过话了,见到这些老伙计,他怎么可能不“扯下镜子和口罩招摇着喊”呢?
这首诗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为细节“赵大棍突然激动/他扯下镜子和口罩招摇着喊/伙计们你们好”,以及因这个细节而隐藏着的心理活动,好的细节是叙事里的钢筋,对诗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独特而又可信的细节让本诗伫立起来,并让赵大棍这个小餐馆老板形象瞬间活色生香。
3
《冷冷蓝》
闺蜜冷冷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