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掌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家河北日报丨ldquo在场r [复制链接]

1#
“在场”的态度,“出圈”的学术——评王力平新作《水浒例话》□桫椤经典名著是怎样变成经典的?尽管众说纷纭,但其基本流程当无大争议,即在同代的传播和后世的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或普通或专业的读者加以理解并阐释,并由此被注入新的内涵和意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佳作均有这样的特征。这也提示我们,经典作品必须禁得住历史的分析与评判,能在不同时代、不同读者那里获得新生命,从而才是不朽的。最近,文学评论家王力平出版了新作《水浒例话》(花山文艺出版社年1月出版),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古典名著中的敘事技巧,一方面鞭辟入里分析小说的写法,向读者传递文学创作和欣赏的基本常识;另一方面,也破解了原著情节上的诸多奥秘,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就如作者所主张的评论方法,不仅揭示隐含的情节逻辑“是什么”,还解答了“为什么”的问题。因此,这部书既是读者提升文学素养,学习评论和创作的进阶教材,也是鉴赏《水浒传》的必读书。主题明确,说理透彻,语言质朴生动,篇幅短小精悍,是这部书在写作方式上呈现出的鲜明特征。在大量使用学术概念、论证繁琐冗长的理论评论著作大行其道的今天,能保持这种写作风格殊为不易。这不仅反映了作者肯于面向读者说话的评论态度,举重若轻的论述更是凭借老练通达、炉火纯青的学术修养才能做到。在切入《水浒传》的角度上,固然是将原著当作阐述文学理论观点的例证材料,但也从原著中拈取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情节,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云龙见爪”的方法呈现出了小说的叙事之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完全将理论当作“刀俎”式的工具,也没有将小说文本全部当作“鱼肉”式的材料,而是二者之间互为映照、互相支撑,使普通读者能领悟小说艺术的美感,而对于写作者又能理解创作技巧;使文学评论实现了同时指导阅读和创作的作用,真正将文学批评做成了实践性的学问。书中,作者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精辟观点,比如通过鲁达的行为和性格阐明古代文体中的笔记和笔记小说之间的区别;又如将“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夹叙夹议的手法与西方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融通起来,讲述古代说书人是如何演变为现在小说中隐含叙述者的,等等。由于借助例证解说,再加上作者质朴的文风,从中西文论资源中旁征博引来的理论和概念被“去魅”,变得通俗易懂。正所谓大道至简,显示的是一位资深评论家宽阔的学术视野和精到的学术见解。作者在《后记》中自言这部书“不是关于《水浒传》的系统性学术研究”,而是以之为“例”的读书随笔。恰是因为生机灵动的随兴表达,才使字里行间充满趣味——而这种趣味不独在语言上,亦来自作者的文学主张和价值的立场,这是批评家风骨和性情的体现。作者毫不隐讳地对原著中的败笔和金圣叹批点中的不当观点予以批驳,前者如宋江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请神仙来化解无法推进下去的情节困境,是施耐庵的败笔(《这三卷“天书”,必然有用》);后者如金氏对武松追杀*狗的“过度阐释”(《一只大*狗赶着吠》),以及对宋江人物形象的矛盾性缺乏充分理解(《飞也似独自一个去了》)等。这正是作者欣赏的鲁迅的批评主张“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此外,尽管作者反对用今人观念倒解古人心意,但书中亦不乏对小说主题进行的现代性思考,例如,对高衙内霸凌林冲的行径,作者一语道破了高俅的“双标”:“林冲做良民时,高衙内耍流氓;林冲乱了规矩时,高太尉讲法度了。”(《要缚便缚,小人怎敢道地》)堪称经典的评判。尽管写作目的落脚在文学评论上,而不在于对原著的重读,但在讲解小说情节上的奥妙之处时,该书仍然有“经典阐释”的功效,读罢颇有“发现”了一部“新水浒”之感。水浒故事的传奇性固然吸引人,但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其文本本身和叙事上的可欣赏性丝毫不亚于故事。作者以专业性的眼光发现小说情节上的巧妙和修辞中的机锋,并阐释其中的“微言大义”,揭示出了伏藏于其中但多被忽略的关窍细节,为理解原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鲁智深打了镇关西、烧了瓦官寺,为躲避官府缉拿而来到东京大相国寺,被派去看管菜园子。为何是去管菜园子而不是别的?在作者看来,这绝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文化和叙事上的深意(《二三十个泼皮》)。再如,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后,卢俊义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宋江乞求朝廷招安,一百单八将都被处斩了。为何是卢俊义做梦而不是别人做梦?作者详细剖析人物的经历和性格之后得出了结论(《梦中吓得*不附体(一)》)。在作者冷静、理性的辨析中,我们得以看到原著中故事情节的精巧排布,这就是批评家的功绩;设若没有这番分析,处处皆是的“门道”恐怕会被忽略掉。正是经过作者的精彩阐释,我们重新领略了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这无疑也推动了《水浒传》的研究进展。文学评论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专业学问和方法,需要专门的知识支撑,而其本身也是被观照的对象。在向读者普及文学知识和提升文学鉴赏水平方面,“用例说理”的《水浒例话》既不囿于文本也不被理论束缚,堪称既“在场”又“出圈”的学术佳作。

简介:

王力平,文学评论家,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桫椤,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文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

本文转载自年4月29日《河北日报》

相关链接:‖王力平作品——《影印伤》:限知视角下的叙事与思考河北日报‖王力平作品《呼唤“在场”的文学批评》王力平:“实”与“虚”“人”与“事”——评宁雨《郭守敬》王力平先生荐读‖石家庄作家虽然小说《花开时节》王力平先生荐读张敦小说《我要去四川》《河北日报》年河北散文扫描‖桫椤:散文的艺术在场与情感在场桫椤:抗疫文艺的人文价值与实践桫椤:文学批评有效性减弱乃至“失效”了吗相关活动回顾

4月17日下午,由花山文艺出版社主办、呈明书店与河北省图书馆承办的「经典的读法」——《水浒例话》首发式在呈明书店举办。

《水浒例话》作者、文学评论家王力平,河北文学界多位专家学者及本书出版方——花山文艺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齐聚呈明,围绕《水浒例话》的纯文学角度解读、「在场式」文学批评、当下小说创作的瓶颈、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以及如何读经典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水浒例话》是王力平对《水浒传》研读多年后所作的文学评论集,近日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文中或是分析人物怎样塑造才更加真实,或是解释情节如何安排更加吸引人,或是探讨语言怎样运用会使表达更加精准,或是思考文章结构如何布局更加合理,所谈问题或所作解读于文本有理有据,对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均有帮助。活动现场,王力平介绍了《水浒例话》的写作缘起和写作历程,希望这本书在对读者、写作者的文学素养有所裨益的同时,能够呼唤文学批评的「在场」,与当下创作进行有效对话,使文学评论与创作相互助力。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业务部副主任武小森在现场朗读了《水浒例话》中的部分段落,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在场读者沉浸在浓浓的文学氛围中。花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王玉晓介绍了《水浒例话》的编辑出版情况,提出本书的出版在倡导经典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和启发创作三个层面上的重要意义。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文学馆原馆长、作家鲁守平说,在写《水浒例话》这本书的时候,王力平用「一题一议」的方法,把他修炼多年的「十八般武艺」都施展出来,书稿达到专业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在文学的阅读与鉴赏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燕赵晚报》原副主编、作家韩联社与王力平是大学同学,在现场回顾了自己与王力平交往过程中的几件小事,并提到,《水浒例话》的文风如同作者王力平的为人,虽然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很到位,点评一针见血,轻柔又犀利。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组成员,作家刘建东指出,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涉及的人物繁多,但读起来丝毫不散乱,体现了作者极为高超的写作技巧。王力平的《水浒例话》着眼于文学鉴赏和文学写作,以鲜明的语言风格,用精练、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读者鉴赏名著,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文学院院长、文学评论家司敬雪认为,《水浒例话》切口很小,但读进去之后会发现别有洞天,作者带领大家挖到了很多「文学矿藏」。这本书不仅对作家的创作有益,也能引领文学爱好者读出《水浒传》的妙处。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胡学文把《水浒例话》的特点概况为三点:一是趣味性——往往从一句话、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名字开始,引出所要论述的内容;二是有新意——作者的论述与原文是缠绕式关系,即一种「在场」的文学批评;三是叙述生动明了,各个层面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李浩表示,读了《水浒例话》之后发现,王力平是真正懂小说和小说设计的行家,「他让我重新认识那些被我错过的风景并惊讶地发现其中埋伏的微妙。《水浒例话》是一本引领探精窥妙、学习和体味文学之精心和设计之严整的『技艺解析书』。」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郭宝亮未能到场,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郝建国在现场读了他为《水浒例话》写的短评。郭宝亮写道:「力平兄的这本书,可以叫作王批《水浒》,端的是『使得好』!概括起来有六个字:有趣、有闲、有味。有趣,是说这本书好读,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让人读得舒服;有闲,是说力平兄的王批水浒是『闲来无事』的产物;有味,是说力平兄这本书读来有味道,给人遐思,予人启迪,味之不尽。」▲郝建国在现场朗读郭宝亮的短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李建周以《水浒例话》中《近日有些脚气的症候》一文为例,谈到了细节的重要性以及这本书的妙趣横生,认为《水浒例话》体现了王力平的大智慧,「这本书中的每个细节甚至每句话都可以反复咀嚼,并从中受益」。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文学院研究员、文学评论家桫椤说:「这本书在结构和文风上带有浓厚的『王氏批评』的典型特征,比如宽阔的视野、透彻的说理、厚重的学术品质,可以当作一部特别好的文学评论、文学鉴赏的学习教材。」河北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王志新认为,《水浒例话》可以看成一本「大家小书」,即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写的短小精悍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既能展现大家的学术风采,又是面向民众的读物,可以让普通读者开阔眼界,一窥学术殿堂的奥秘。河北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文学评论家金赫楠提到,《水浒例话》体现了个性化的眼光和个体视角,不仅具有很强的科普性,而且体现了行家趣味,不仅能在浩瀚书海中为读者提供指引,也能让作家收获写作技法。专家发言结束后,王力平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读者进行提问▲王力平为读者签名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水浒例话》,既是呼应读书日主题,引导更多读者读好书、读经典,也是充分发挥出版社桥梁纽带作用,完成打造精品图书、传播优秀文化的使命。这一堂以「经典的读法」为主题的文学课,为文学爱好者带来文学赏析与写作启发的同时,也为一些年轻创作者提供了技巧和思路。同时,呈明书店将组织举办更多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各位读者敬请期待。图文转自《呈明书店24h》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